新聞詳情
為什么補了鈣肥還會缺鈣?
作者:管理員發布時間:2019-06-17
鈣是作物種植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必須元素,每年都會都很多種植戶對自家作物施用鈣肥。據了解,至少有40多種水果和蔬菜的生理病害是因低鈣引起的:
例如蘋果苦痘病、番茄頂腐、柑橘的臍腐病、梨的水心病、葡萄的裂果等等。作物缺鈣不僅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和品相,還嚴重損失種植戶的的產量和種植效益。
鈣元素對作物有什么大的影響?為什么補了鈣肥還會出現缺鈣?
一、為什么作物必須依賴鈣元素
鈣是植物體內必需的中量元素之一,據研究表明,雙子葉植物對比單子葉植物的鈣的需求量高,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重要的“骨架元素”,它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:
1、穩定植物組織結構,是增強作物對重金屬、病蟲害、干旱等逆境環境的抗性;
2、提高作物品質,避免細胞損壞后出現病癥:如苦痘病、水心病、腐心病和采后出現的腐爛現象;
3、防止作物的早衰;
4、促進作物根系的生長,以及根尖的形成。
正是因為有這些功能,一旦少了鈣,作物就會出現嚴重的莖頂端組織變軟勾頭、頂芽壞死,幼葉卷曲畸形、葉緣焦枯、果實裂果等果面和葉片問題,以及根系死亡現象。
二、為什么缺鈣會引發器官病變?
作物吸收傳導鈣主要方式是通過作物的蒸騰拉力和根壓的形式,在木質部從根部運輸然后到植物的葉、果等部位。
我們常常發現缺鈣部位都是頂芽、側芽、新葉以及果實,這是因為1、這些部位的蒸騰作用很弱,而作物器官蒸騰拉力作用從大到小,順序為老葉>新葉>果面>頂芽,一旦缺鈣,那么這些部位除老葉外,這些蒸騰拉力弱的會先出現缺鈣問題。
2、鈣在植物體內的轉移移動速度很慢,一旦出現缺鈣,雖然老葉中儲存著大量的鈣,但無法及時轉移,所以受害的只有是頂芽、側芽、新葉以及果實了。
三、為什么補了鈣肥還會缺鈣?
一般情況下,在土壤中有效鈣含量低于10μmol/kg判定為缺鈣。有很多農戶會反映為什么鈣肥已經用下去了,但依然有缺鈣現象發生。其原因可能是因為:
1、所用鈣肥的質量不過關或是所使用的時期不對。
2、由生理性缺鈣所致。所謂生理性缺鈣,就是指雖然土壤本身含有足夠的鈣元素,但是一些影響蒸騰作用或者根系生長的因素的問題,造成了鈣元素無法被作物正常吸收,產生缺鈣的主要因素包括:溫度、土壤酸堿度、土壤水分及施肥等:
3、溫度:過低的溫度,導致蒸騰拉力小;而溫度過高,作物的氣孔就會關閉,自然無法進行。
4、土壤酸堿度:土壤酸化會導致可溶性鹽濃度加大,根系吸收鈣元素的難度就會加大。針對于南方土壤,土壤酸性表現較強,土壤鹽分含量過高,就會抑制了水分和鈣的傳導吸收。
5、土壤水分:土壤中水分過高就會造成漚根壞死,干旱會導致根系失水、植株萎焉,加上在干旱情況下鈣移動性更差,加劇了根系對鈣吸收的難度。
6、施肥不當:銨態氮肥的過多使用就會抑制鈣肥吸收。